当前位置:国际交流

中德人权专家共话“国际发展合作与人权保障”

2023-11-01 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0月31日电 由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德国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共同主办的“2023·中德人权发展论坛”31日在京举行。来自中德两国的专家学者围绕“国际发展合作与人权保障”展开研讨交流。

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左锋在致辞中表示,发展是实现人权的关键,国际发展合作对促进世界人权事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左锋认为,中国坚持人民至上,造福广大民众,坚持胸怀天下,缩小南北差距,坚持国际法治,维护多边主义,积极推进国际发展合作,其理念与实践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和价值理念,鲜明体现着当代中国关于促进和保护人权的基本主张。

德国前司法部长格梅林认为,各国人权观虽有差异,但促进全人类共同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她呼吁在平等交流中求同存异、互学互鉴,从而形成共识,并不断将其转化为促进国际人权保障、完善全球人权治理的具体举措。

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付子堂从“以发展促进人权,破解全球发展难题”“以安全守护人权,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以合作推进人权,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等维度,阐释了中国既着眼于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又致力于全人类共同福祉的人权实践。

德国经济合作与发展部亚洲、东南欧、拉美总司司长克里斯蒂娜·托茨克结合德国对儿童等弱势群体权利的保护及相关保障措施监督实施情况,提出在全球人权治理中,应充分考虑和照顾弱势群体特殊处境和需求,努力“不让一个人掉队”。

中国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国际合作司副司长李翊认为,生存权、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已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识。聚焦推动国际抗疫合作、为世界减贫作出贡献、积极开展紧急人道主义救援、引领南南合作等方面,李翊全面介绍了我国在新时代以国际发展合作推进人权治理的巨大成就。

德国国际合作机构三方国际发展合作负责人本杰明·伯尔茨表示,联合国2015年9月通过了以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核心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8年来尽管多项目标已取得积极进展,但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新冠疫情持续影响等因素阻碍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程,因此更需要开展国际合作,同舟共济致力于目标达成。

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执行院长胡必亮结合自身研究领域表示,共建“一带一路”为国际发展合作注入了新动能,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对共建国家消除贫困、改善基础设施、促进绿色发展和数字经济发展、推动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